在中華的眾多文化之中,建築的藝術是一個令人相當佩服的藝術之一,許多建築之美,在宮殿之中,都可以看到它們的存在,但是,如果沒有人幫忙加以解釋,常常都會忽略掉這間建築藝術之美;北京的后海(後海)地區,據說這裡正是北京水龍脈的龍脖子的區域,在這邊有許多的老胡同,還有許多的達官貴人居住,因此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的中華古建築藝術之美。
這一天,與同事交換學生的朋友來到了后海地區,正當看著地圖不知如何逛起這廣大的胡同區時,身旁來了位拉著黃包車的師傅,幾番介紹及討價還價之後,我們以30RMB開始搭著黃包車遊胡同(有聽說最低可以到20RMB,但我覺得這師傅為我們所講解的絕對值得這30RMB)。
這黃包車胡同遊,一整趟一個多小時下來,我們聽到了許多屬於這后海地區的故事,也許到了許多關於中國古建築的藝術與秘密,這其中令我覺得最完整的應該就屬這門的藝術吧,所以在這邊就稍微為這古建築藝術門做一些筆記整理。
一般來說,在中國古式建築裡的門,主要會有幾個部份,門枕石(門墩、門座、門台、鎮門石、抱鼓石)、門檻、門釘、門首(門首兒、鋪首、門環)及門當(門簪),其每一個部份在不同身份地位的住宅,都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接著我們將門由下而上開始介紹。
一. 門墩
門墩主要的功能在於穩固門扉轉軸,在整個門的構造上算是一個重要的零件,門墩大致上有兩種造型,一種是圓形鼓狀的門墩,另外一種則是箱子狀的,使用哪一種形狀的門墩也是有根據的,假如這戶人家住的是武官,則使用圓形鼓狀的門墩,有戰鼓、石鼓之意,而如果是文官的話則使用箱子狀的,有書箱之意。
二. 門檻
門檻,可以說是一家之中,區隔內外區域的界線,有遮擋污物和避邪的功用,在聽拉車師父講解時,古時甚至把門檻當作是主人的門面的象徵,因此在入門時一定要跨過門檻,而不能踩在門檻上,這對於主人是相當失敬的一件事情。
三. 門釘
門釘本來的用意在於固定門板,防止門板鬆散之用,但到了後來就變成了一種裝飾門面的手段,所以之後就演變成了身份地位的令外一種象徵,其以數量來作為區分。
像之前所提到的紫禁城,這種帝王所居住的地方,其大門上就共計有橫(Column)九排、縱(Row)九排八十一枚的門釘,而像是親王等級的則為橫七縱九,而郡王府、世子府則為橫五縱九,接著以下為橫七縱七、縱五橫五。而一般的老百姓是不能使用門釘的。
四. 門首(門首兒、鋪首、門環)
在見到門的時候,通常最先會注意到的就是這門首,一般可以看到金花鋪首、卷螺鋪首、銅線鋪首和獸頭鋪首等等,門首可以說是門上最耀眼的飾物,在古時候,甚至有說門首就好像是一戶人家的一雙眼睛,保護看守著宅院。
如上圖造型的門首,在聽拉車師傅講解的時後有提到,這種造型門首,相傳是龍的第九的兒子(椒圖) ,也有著趨吉避凶之意。
五. 門當(門簪)
門當,原本的功用在於固定整扇門的上軸,門的垮度月大時,有越多枚,一般的造型大致上有圓、方、菱形等,門當與門釘一樣,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同樣的以數量來分辨其身份地位,越多枚代表身份地位越高,據拉車的師傅所說,四枚代表著這戶人家為三四品官、兩枚大概為五六品官、而只有門墩沒有門當得就大概是七八品的官職。
………………………………
經過了這一次的古建築藝術的洗禮,我發現我現在看到古代的建築,我都會稍微的去看一下他的造型,還有他的寓意,其實中華文化真的有相當多的地方需要去細細的觀察,才能夠知道他的內涵。
參考資料:
1. 這是愛旅遊小朋友的部落格(σ^ ^)σ – 7年12月31日 在什剎海坐三輪車遊胡同囉
2. 傳統宅門抱鼓石考略
3. 門裝飾中的等級制度
4. 四合院前老物件兒
在〈[旅遊日記] 老祖先的古建築藝術 – 門〉中有 4 則留言
今天去湖口老街,地圖上略為提到該老街的房子大部分屬於閩南式建築。所以也順便注意一下他們的建築物跟之前看的有什麼不同。
即使不懂背後的文化,只要停下腳步慢慢的欣賞,也是可以看出一些味道,最怕就是走馬看花,那再美再有意涵的景色都會可惜了。
真討厭,第一次驗證碼忘記填,第二次填送出才發現暱稱變亂碼了Orz
皮仔:
幫你改好啦!!
因為來北京,我知道了什麼是我想要旅遊生活!
哇,好喜歡這篇呀~~~寫得真好,照片也照得很美~
"中華文化真的有相當多的地方需要去細細的觀察,才能夠知道他的內涵。"
其實越了解越喜歡中華文化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