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用自: FreeFoto.com
自從前些日子發表了一篇,很單純的為了回答朋友的問題而寫的「我為什麼愛念書、我怎麼讀書?」之後,想不到又受到好幾個朋友的關注,有時候在玩笑中,還會被虧,我們來打賭你的唸書習慣,到了再次的回到社會中,真正自己養自己的時候,還會不會持續? 這雖然說只是朋友的玩笑話,而我在那個當下也很直覺的反應當然是繼續念,但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又想到了這個問題,我問我自己,我真的可以持續的念書嗎? 我要念到什麼時候?
從自己開始固定的念書,開始養成不管是出遊、通勤的時候身上一定有一本書的習慣之後,雖然說念過的並不是真正的萬卷藏書,但多少也有個五六十本,類型不管是行銷、理財、管理、創業故事、心靈勵志、歷史或小說等等,大概可以說是只要是自己覺得有趣的,覺得似乎該去懂一點的書就會拿來看看。
雖然說所念的書物,類型種類含括五花八門,但當念過的書物到達一定的數量後,一定會重複的念到同類型的書,然而念過幾本同類型的書之後,就常常會發現整體的觀念其實是大同小異的,而且縱使是不同的國家出版、不同的作者撰寫,有時候發現兩本書所想要表達的意思其實是一樣的。
那,既然這樣子,還要繼續念書嗎?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不會變的,當然要,而且要持續的繼續念下去,為什麼?
大家還記得,以前在念書的時候,在建立某些觀念的時候會發生一個現象,例如有一個課本裡面的公式,需要大家去融會貫通知道這個公式的原理,那課堂上老師就會極盡所能的帶著大家去推導公式,但即使老師非常努力的教,自己還是會聽不懂,而卻在與同學的討論中,同學用他自己的想法重複的再講一次,自己竟然瞬間的完全了解吸收了!!
持續念書的感覺就好像這樣子,縱使知道書裡面將帶給你的觀念,是你已經在其他書中看過、了解的觀念,但還是要持續的念下去,因為,你原本只是大概知道的觀念,可能在其他書中的描述裡找到讓你全盤了解的元素,而你原本怎麼看也看不懂的知識,更有可能在其他的書中簡單的敘述中,找到適合你,讓你可以瞬間通曉的說法。
我想存在這世界上的知識、觀念其實數量是一定的,但在如果要把這些值得記憶住的道理、觀念真正的烙進內心中、腦海裡,卻需要經過很多不同的事件,讓不同的方法再次的詮釋之後,才能夠真正的進入一個人的腦海裡,同樣的有時候在解釋一個理論時,有些人可能只需要跟他講公式,他就可以完完全全的了解,但有些人卻需要透過實作之後才能夠理解。
所以,持續的念書、學習不止對於自己要去真正的了解那些知識有幫助,對於要把一個觀念再傳達給別人也有幫助,假如如果有一天,因為某些場合你需要把你已經了解的知識傳達給別人的時候,就有可能會發生,用同一種解釋的方法沒辦法讓別人了解,這時候如果你會用其他的方式解釋,也許別人就能夠馬上的了解你所想要表達的。
因為這樣的感受,這讓我想到,在墨嗓小時候,國小三四年級的時候,老師以小組的方式,把小朋友們分成幾個小組,然後每個小組建立屬於自己小組的榮譽樹,當小組有值得表揚的事蹟時,老師就在榮譽樹上貼上一片樹葉,到了期末看哪一組的榮譽樹比較茂盛就知道哪個小組是這學期有最多榮譽事蹟的組別,可以接受老師的小禮物贈送。
圖說:這張圖的重點是後面的榮譽樹,不是前面可愛的小孩(雖然說小孩是墨嗓本人:p)。
我覺得在人剛出生的時候,這世界上的知識、觀念就已經在每個人的心中,就好像一顆還沒有任何樹葉的榮譽樹,每種不同類型的觀念道理有一個主幹,不同的分支就好像觀念的衍伸或不同的解釋方法,而當你懂得用一種方法去解釋一種觀念,那那個分支上就會多一片樹葉,當人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接受不同的知識灌輸,這棵樹可能會越來越茂盛,也可能因為不再學習而逐漸的凋零,也有可能因為完全捨去某方面的觀念,造成某一個主幹上完全沒有樹葉。
圖片引用來源: freefoto.com
所以人是需要持續的去閱讀的,縱使是相同的知識、觀念,我們也依然需要持續的去閱讀,除了幫助自己了解知識觀念,也可以在幫助別人的時候,用不止一種的方法來表達我們所想要表達的,只有在你可以很明確的解釋出你想要表達的,讓所有的人都可以知道清楚你所了解的,那你才是真正的了解!!
圖片引用來源:C’est MOI 圖說:位於成大的榕園
在這邊也希望大家,多為自己心中的榮譽樹添加樹葉,讓心裡面的那棵樹都是茂盛的。
相關閱讀:
1. 我為什麼愛念書、我怎麼讀書?
2. Tsung’s Blog – 好文: 如何讀書/閱讀/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