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單車環島,想一想,早就已經是去年中秋節前的事情了,但,為什麼在這時後又出現了這麼一篇關於單車環島的文章呢?主要是因為我參加了行政院青輔會的青年單車壯遊台灣「書寫我的感動故事」的活動,而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正是自己這次參加活動文章,很幸運的入圍了前50名,所以還需要跟大家拜票,希望大家可以幫我一把,前進前三名。(墨嗓是編號2號的陳佑竹 直接投票 每天都可以投一票)(投票網頁)(投票時間由民國98年10月6日上午八點至11月6日下午六點止)
故事的開始,必須回憶到2008年的春天,那段離開台灣擔任交換學生的日子,在那段日子裡,透過許多不同國度的朋友,開始對於不同的國家文化、歷史產生興趣,同時,透過他們的所描述的,開始學會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眼光去探究一件事情,甚至是一個國家。
回到台灣,心裡在想,為什麼我可以花那麼多時間去一個不太熟悉國家,只為了要多增加自己在不同國家的視野,那我對於自己土生土長的這片土地,到底又瞭解了多少?為什麼不能也多花點時間的看看、認識這個自己從小生長到大,養我、教育我長大的地方呢?於是,我問我自己:「我應該要怎麼看最仔細?怎麼做最能留下深刻的體會?」
突然,心裡面突然有了一個答案「單車」,就是單車,如果我真的要好好的認識台灣,走路太慢,開車又太快,透過單車旅行來看台灣,速度既不會太慢,而一路靠自己的動力前進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到了九月離開校園的那一天,這個用力eye台灣的行程,正式開始。
出發時,與同行的朋友有一個共同的構想,這次的行程,我們不作規劃,只決定從台北以逆時針方向出發,能夠在中秋之前回家團圓為概略的終點,然後,開始啟程!果然,這十六天的行程,讓我們得到了不少,也留下許多深刻的感動。
車友們、鄉親間的熱情
在台灣,騎單車是不寂寞的,騎單車旅行,更是如此,記得,剛出發時為了節省飲食經費,所以飲用水都是向加油站借用飲水機裝填,這樣的動作幾乎沒有碰壁,而甚至有鄉親主動提供了冰凍的礦泉水,讓我們可以隨時補充;單車旅行最怕的迷路,在我們身上似乎沒有發生過,,因為常常友鄉親們的熱情指引,讓我們從來不害怕,有時遇到反方向的車友,在寒暄一番後,也都能清楚的知道前方路況;還記得,曾經有一天遇到當日住宿的問題,透過車友的帶領下,竟然就知道了一家很超值的民宿,馬上解決棘手的問題;來到了東部,一般的車友可能會想,這裡的補給休息應該是比較不充足的,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平常給人嚴肅氣息的警察局,也開始提供「單車休息站」的服務,到了警局不管是要休息、補充水分、詢問路況,這裡都可以提供服務,甚至,我們還曾遇到東部的警局,有警員自動提供所統整得單車環島路線規劃資料,其完整度,一點也不遜色於平日所看到的雜誌週刊;這些,就是旅程給我們的感動,我想,因為車友們、鄉親間的熱情陪伴,使得我們的這趟旅程,一點也不孤單。
讓心靈忘卻城市裡紛紛擾擾的東部
從小在台北長大的我們,似乎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呼吸到新鮮空氣,也似乎忘記了與大自然擁抱的樣子,來到了東部,行進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間的花東縱谷上,眼前的綠意,正填滿了我們的視野,看得見的,少了工業城市裡林立的工廠煙囪,只有一片片綠油油的農田,前進間,花草香撲鼻而來,這裡沒了城市裡的煙霧瀰漫,多了濃濃的清新空氣,置身於大自然間,馬上忘卻城市裡的紛紛擾擾,心靈在此時此刻,得到解放,這裡是屬於台灣人共同後花園的東部。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單車環島
平常一直都有維持單車運動的我,一天騎上數十公里,自然不是什麼難事,但同行的朋友小宇,對於單車運動的認識,不過停留在每天騎上四五公里的學校生活,自然受不了一天動輒六七十公里的環島行程,但,想著我們的目標,想著我們的初衷,漸漸的,竟然也就忘記了雙臀間的疼痛,甚至到了最後,不然順利的穿越蘇花公路,甚至還輕鬆的應付蘇澳返回台北的一百多公里路程,小宇的這十多天的成長,讓我看見了這「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單車環島」的道理。
壯遊不必在他方
這十六天的單車環島,其實不算是辛苦的,但天天與真實的台灣在地生活接觸,自然產生了不少的感動,這趟旅程,不管是食衣住行育樂,都使我們有了不同的感受;我想,壯遊的目的在使自己視野跳脫出原本的框架,使心靈得以解放,在旅途中使視覺、聽覺、嗅覺甚至是心靈接受不同的衝擊,獲得嶄新的思維;而這次的單車環島,我所得到的不就是這些感受嗎?既然如此,又何必一定要遠赴海外去作這樣的事情呢?我想,其實「壯遊不必在他方」。